9 月 27 日,宁夏师范大学举行高质量发展暨庆祝建校50周年大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校友们与社会各界嘉宾、师生代表共同参加见证学校的荣光时刻。
从 1975 年诞生于六盘山革命老区,到成长于改革开放春风,再到奋进新时代征程,宁夏师范大学三择校址,五易其名,从专科到本科,实现了师专、师院、师大的历史性跨越。从六盘山大学起步,这所为改变贫困而生的高校,始终不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0世纪70年代,一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学府的青年才俊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远赴祖国西部的宁南山区,喝着苦咸水,吃着玉米面,校舍自己盖,教材自己编,教具自己做,把青春年华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信念才智撑起了宁夏教育的一片蓝天。50年来,一代代宁师人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笃定自励,精耕细作,接续奋斗,形成了“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6万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成果丰富。
是母校教会我,心怀山川便不畏路远,眼有星辰便不惧夜长。肩上要有担当的重量,手中要有育人的良方,脚下要有扎根的力量。”1989 届校友、全国先进工作者、固原二中正高级教师张小玲怀着滚烫的初心,作为校友代表在庆祝建校50周年大会上倾诉心声,真挚感谢母校悉心培育的恩情。
同样带着深厚情感的,还有2015届校友、宁夏火车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贺毅。“每次回母校,看到教育技术专业熟悉的剪辑设备,总会想起在宁师求学的时光。”他回忆到,从毕业后入职电视台,到自主创办影视公司,母校不仅教会了他专业技能,更帮他找准了“用影像服务教育”的人生方向,“这份从校园里萌芽的热爱,让我这些年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且坚定。”
“从见证学校更名宁夏师范大学,到如今站在建校 50 周年大会现场,我早已把‘师范’二字刻进心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王庆宇感触颇深。作为学校校史馆讲解员,他对学校“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与时代发展共振”的发展历程熟记于心,更从校史中读懂了一代代宁师人“矢志教育报国”的坚守。“未来我也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把母校的育人初心传递下去,在三尺讲台上续写宁师的教育故事。”
不同领域、不同代际的宁师人,虽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却始终怀揣着烙印于心的“宁师情结”。他们用各自的坚守与奋斗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铮铮誓言,让教育报国的火种在六盘山下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照亮更多人成长的道路,也照亮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杨改红 吴蓉)
久联优配-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股票大盘-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