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中,一句“韩国不能再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石破天惊,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此言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东北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变局下,各国在中美两大经济体与安全体系之间,日渐逼仄的战略空间和日益凸显的“选边站队”困境。这不仅仅是韩国对其传统外交模式的公开反思,更是对区域自主与繁荣路径的深刻拷问。
李在明的言论,深刻揭示了在大国竞争加剧、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复杂背景下,单一依赖模式的固有脆弱性。曾为韩国带来发展红利的“安美经中”平衡术,如今已难以为继,其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正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跳脱零和博弈思维,构建一套超越传统同盟与单一市场依赖的多元化合作与安全机制,成为东北亚地区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区域自主与繁荣的紧迫课题。本文将从经济结构调整、安全对话创新和非传统领域深耕三个维度,论证构建多元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可行性。
当前,构建多元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不言而喻。韩国对华经济高度依赖,2025年对华出口占比已反弹至21.8%,远超对美出口的15.5%,经济命脉与中国深度绑定。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指出,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全球近25%,内部贸易依存度超20%,但日本常将经贸政治化,加剧单一依赖的脆弱性。美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技术封锁、对华关税冲击等外部压力,使区域国家面临“选边站队”困境。单一依赖模式在大国竞争下风险重重,一旦中美关系紧张,区域内国家将陷入两难,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均受严峻挑战,对整个东北亚构成普遍性威胁。
构建多元合作机制亦具备现实可行性。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卢向东表示,2024年东北亚各国GDP总量超过27万亿美元,占全球近四分之一,地区合作潜力巨大。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在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中展现强大韧性,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强调其“危机驱动”特性。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持续推进、RCEP深入实施,以及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科技创新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广泛共同利益,为多元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区域内各国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的差异,反而创造了互补发展的巨大空间。
展望未来,东北亚地区应主动将多元合作机制打造为迈向自主与繁荣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抵御外部冲击的被动应对,更是重塑区域治理模式、提升区域整体在全球经济和安全格局中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关键。在经济层面,建议各国积极拓展与东盟、中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与投资联系,深化RCEP实施,探索“中日韩+”合作项目,并通过设立“东北亚区域发展基金”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安全层面,可在现有同盟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地区安全对话平台,如重启六方会谈,并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建立“东北亚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心”,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时,鼓励人文交流,增进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筑牢地区合作的民心根基。
告别“选边站队”,将亚洲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东北亚方能化解外部冲击,共创和平发展新篇章,书写区域自主与繁荣的新史诗。
久联优配-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股票大盘-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